伊春好人事迹展(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梳理基层道德实践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引导公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20年第3季度线上“伊春好人发布仪式”于今日正式启动。
一心为村,甘于奉献


王鹏飞,男,1988年2月出生,汉族,预备党员,嘉荫县常胜乡勤检村村委会主任。
2013年8月,当洪水无情的袭来时,他所在的村子200多垧土地全部被淹了,仅剩坝外的土地,而当时的水位还在不断的上涨,有的地方已经漫过河坝,眼看即将收割的粮食就这么没了,许多村民留下了眼泪。他也是农民,深知农民的不容易,因此,绝不能看着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就这么没了,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于是他立即请示乡党委政府领导,经过政府领导批准,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他带领村民和他一起上坝护坝,由于交通不便,他就开着自家的拖拉机拉着本村村民和邻村村民,一起上坝护坝。他们利用沙袋筑牢堤坝,一个沙袋接着一个沙袋的被搬到了大坝上,就这样,他们把本该在8号就漫坝的洪水挡到了21号,他们在坝上干了整整13天,他们日夜奋战了13天,可最终还是没有挡住洪水,大坝还是决堤了,但是经过他们13天的努力,让粮食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为村民保住了一些盼头。
三年间,他始终将村民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村民们拥护他,相信他,再次选了他当村主任,而他也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连任的村主任。村中的红白事,他都会早早的去帮忙张罗,忙前跑后。村民家中有困难,他就会去帮助解决困难。每次山上发生火灾需要他的时候,他会带领村民义无反顾的走在前面。他在帮助和服务村民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预备党员的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深刻的认识到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和纯洁底色。因此,他在工作之余经常认真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村民,他经常下到村中进行走访,了解村民的实际需要和面临困难,他能够解决的,就会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联系相关人员尽量解决。他始终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私的为群众服务,默默地为全村做贡献。
白衣天使 为爱前行


邬存秀,女,1989年12月出生,汉族,2010年毕业于伊春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同年进入铁力市人民医院工作,现任综合病区护士长。
2020年2月12日,邬存秀跟随黑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中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最美逆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白衣天使”的伟大形象。
主动参战,冲在一线。新春佳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邬存秀闻令而动,大年初二便返回工作岗位。为了更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她将刚满20个月大的儿子送到父母家,每天早七点就到单位,开早会、查房、清点物资,既要避免防护物资的浪费,又要使科室医护人员的防护用物得到保证,同时还要检查每位医生护士防护物品的穿戴,保证其正确、规范。
医者仁心,无畏逆行。当听说上级要选派三名医护人员去湖北孝感支援的消息时,邬存秀决定报名。和同为医生的丈夫沟通后,丈夫对她的决定表示坚决支持。为了不让家里长辈担心,邬存秀瞒着双方父母报了名。然而2月11日上午,邬存秀的父母还是在朋友圈上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即将支援一线的消息,他们既自豪,又担忧,最终还是对邬存秀支援孝感表示同意,他们希望女儿能够轻装上阵,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战役。
直面风险,攻坚克难。在孝感市应城市中医医院支援的39个日夜里,邬存秀一直工作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线。每天她都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橡胶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在病区里不停的忙碌好几个小时。为了不浪费防护用品,同时也为了节省时间,邬存秀每天都要穿着尿不湿,而且从穿上防护服起,就不再吃饭喝水、不再上厕所。严密的防护使她呼吸困难,脸上都是勒痕、层层手套使她的手有些麻木、高强度的工作使她双腿酸疼,浑身散架似的。虽然工作期间很辛苦、很累,但一想到能给这些患者带去希望,邬存秀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忘我付出,用爱关怀。当邬存秀第一次走进病房,她的心里多少还有些紧张,但当真正面对患者,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时候,她的内心反而平静了下来。从穿上防护服、拿起医疗设备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名专业护士,扎实的专业素养让她忘记恐惧,勇敢又坚定。在她接触的患者中,有老人、有年轻人,很多人讲的是湖北方言。尽管在语言交流上有些困难,但邬存秀还是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患者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看到一批又一批患者病情好转,或转到轻症病房治疗,或恢复健康高高兴兴出院,邬存秀和她的同事们都衷心的为患者感到高兴。
邬存秀参加工作至今,苦过、累过、彷徨过,但每次都没有改变自己心中永恒的誓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帮助了许多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康复,为“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号,抹上了一道圣洁的光辉。
汗水织锦绣 扫帚绘丹青


信秀梅,女,1973年4月出生,汉族,现任嘉荫县环卫处公厕保洁员。
信秀梅自从业以来始终坚持“热爱本职、礼貌待人;文明作业、规范服务;勤于保洁,加强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做好公厕日常保洁和管理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乐观向上,尽职尽责。2010年12月,信秀梅从商务酒店调入环卫处工作,这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的工作性质与原来的工作性质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她始终坚持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从她当上环卫工人的那一天起,便立志做一名优秀的环卫工人,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作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关系着城市形象,非常值得去为之奋斗,为之奉献,她以环卫为荣,以环卫为家。
不怕吃苦,无私奉献。每天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时,她就已经来到了大街上,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是环卫工作中最苦、最累、最脏的一个工种,过去没人愿意干,也被人看不起,但她没有说一个“不”字,把领导安排给她的每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对烈日她没有皱眉,对风雨她没有躲闪,她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进入秋季落叶期,一阵风后,路面到处是树叶,她总是挥动着大扫帚将一堆堆树叶及时清扫装运走,以保持路段卫生干净整洁。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换来一片清洁,她感到这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支撑她干好环卫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
技术熟练,业务过硬。因工作需要,2016年信秀梅同志被调到公厕担任保洁员,新工作岗位、新工作内容,她没有退缩,面对新问题她不泄气、不动摇,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特别是有关公厕清扫保洁作业技巧,回家还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刷洗技术,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厕所保洁质量。不久后信秀梅练就了一套公厕保洁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保洁公厕时,她总是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便池冲洗干净,冲不掉的污物,用刷子刷,用洁厕剂洗,不行就用铁抹布一点一点蹭,为的是不留一点污渍;若公厕堵塞积污,还自己疏通,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厕卫生整洁清爽。
态度谦和,任劳任怨。为了使公厕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干净,她坚持每天巡回检查保洁,一天来回3至4趟,每趟用时2小时左右,她总是对那些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有时还要受气挨骂,但是她从不生气,也不放弃,她坚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总会换来市民对环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她总是说:“城市卫生靠我们大家来维护,单位把任务交给我,就应向单位、社会负责,给老百姓一个干净如厕环境。”
积极肯干,追求进步。环卫行业虽然平凡,但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很难。而信秀梅同志却时常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激励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环卫事业。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工作上也更加积极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烈日高温,常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她这种敬业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历次的卫生大检查和创建活动评比中,她都以出色的成绩为我县的环境卫生增添光彩。
虽是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信秀梅树立了环卫工人的良好形象,她以身作则,在做好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口号熟记于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她却默默无闻的奋战在环卫工作的第一线,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执着追求的环卫事业,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嘉荫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伊春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