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志新桥西侧地下通道积水,经居民反映,市政工程管理处对此进行了清理,海淀区创建办督导组实地查看并确认地下通道积水已清理,路人可以正常通行;有人占道私搭板房,由街道城管科协调城管分队及相关公司出动人员、车辆,对违法建设进行拆除,道路恢复畅通……目前,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海淀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利用文明观察员队伍,借助“96181”创建热线和媒体及舆情力量,积极搜集社情民意,使百姓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及时传达到相关单位和部门,并得到快速反馈和满意解决,有效扩大了海淀区文明城区创建的知晓率,提升了百姓对于文明城区创建的支持率。
不是拿到称号,而是达到标准
政务环境建设涉及政务行为规范、勤政廉政的满意度、社会诚信、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创建办整体工作部署,海淀区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落实,旨在为民服务,提升政务环境软实力。
据了解,在工作中海淀区认真贯彻“不是拿到称号,而是达到标准”的指示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了“借力创建,统领全区,着力提升软实力”的工作目标,以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为中心,按照“把创建工作作为第一工程来抓”、“加强指挥部协调统筹”、“文明从身边做起”三点要求,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市级案件回复和办结率保持“双百”
通过将中关村热线“96181”作为文明创建热线,我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报送典型事件信息。一方面,加强热线日常管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服务,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统计分析,坚持“日统计、周分析、月报告、季评价、年考核”,对座席每日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定量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奖罚分明,提高工作积极性。此外,“96181”热线加强案件督办,建立案件审核机制,对案件回复质量加强审核,并在四月份市级案件回复率和办结率继续保持“双百”。
为使公众、企业、机构知晓和使用投诉渠道,海淀区还对投诉渠道、受理范围等进行了多方位宣传,在区政府及区属单位对外网站、职能部门办公场所进行了长期公示。
多方监测做智囊 及时反馈惠民生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怎么看,网民怎么说?海淀区在全市16区县中率先引进舆情监测机制,全区建立起舆情工作网络,第一时间搜集网络舆情、群众呼声以及应对社会管理难题的“它山之石”、民间智慧,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及我区文明城区创建提供意见参考。
为积极拓宽人民建议工作内涵,畅通人民建议渠道,海淀区信访办和区政协合作,选取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政协委员提案,作为人民建议向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进行提交。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对我区文明城区创建表示深切关注并建言献策。
此外,海淀区还组建文明观察员队伍,不定期深入社区、单位、窗口行业开展明查与暗访的观察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当好城市的“啄木鸟”,使群众切身参与创建,推动社情民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转载: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