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完了,书中的教育精髓将伴我走向今后的教育生涯。叶老先生富有启发的教育理念将指导我的教学,让我越走越远。
叶老先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多方面介绍了提高写作的方法,也向我们介绍了“教师下水”的经验及建议,为我们的习作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方法。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话题。我觉得最关键就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那么多读书将是最有效的方法。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多读书可以弥补学生体验生活的不足,使他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还可以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然读什么书,怎样去读很关键。如果读书的时候不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只有大致的了解就不好。相反读书时认真思考,看看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把 这些记在本子上,时常温习。这样就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向“深”的方向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厚积薄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 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知识,受熏陶。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我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在班会上交流读书心得或精彩片段选读活动,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介绍名家名篇,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结合我校开展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逐渐养成。
经常给孩子们营造读书的氛围是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读书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以打造“书声郎朗,翰墨飘香”校园为特色,一系列的读书活动精彩分层。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班级的图书角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学校图书馆定时开放,供师生阅读。好书的影子随时闯进学生的生活,好书的声音时刻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读书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儿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我就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动书”。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我建议让孩子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并让他们把读书笔记的内容互相交流,看谁的读书笔记有创新、实用,互相学习、借鉴。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写得多了,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让孩子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做一个“下笔有神”的读书人。(西林小学 侯玉华)
(来源:金林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