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箐山县宾北社区
五个“100”
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为彰显价值导向、树立先进典型,省文明办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
按照中央文明办和省市文明委2020年工作安排,伊春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志愿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为推进我市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做出了新贡献。
宾北社区在区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带领广大志愿者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积极探索出一套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社区建设、发挥志愿者先锋队作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努力打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一、社区基本情况
宾北社区辖区位于永翠河沿河东侧,北至五公里。辖区现有户籍住户2262户,在册人口4086人。2013年8月全市推行社区扁平化,由三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是区委直属党总支,总支下设5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156名。居委会下设8个网格,34个居民小组。现有在职人员15名,在职党员12名,办公室总面积577.6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201.6平方米,活动室面积376平方米。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建立了以社区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为骨干的基础网络体系结构,专门负责日常的志愿服务,开展爱老助残、扶贫帮困、化解纠纷、青少年教育、文化生活、创业就业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二是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站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和激励等制度,目前,结合社区实际,成立了党员义务服务志愿队、低保户爱心志愿服务队、一技之长志愿服务队。 二是按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四有”标准,即有统一标识;有一支相对固定、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有一批贴近实际、贴近需求的志愿服务品牌或项目;有一套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工作制度,开展活动时,佩戴党徽,高扬党员志愿服务旗帜,树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扶贫帮困,打造志愿者活动品牌
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现状,宾北社区扎实开展工作,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办实事,通过上级帮助、社区抚助、帮困结对和载体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实施社区“关爱工程”,帮扶社区生活贫困家庭,社区组织力量,对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主动上门走访,逐一调查,并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在母亲节前夕,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来到社区贫困母亲马玉芝家中,送去了豆油、牛奶等生活用品,送去了党的温暖;残疾人王世海,患有脉管炎后截肢,无劳动能力,社区志愿者经常走访慰问,送去温暖;社区孤寡老人历桂芝,84岁,无儿无女,老伴已去世,社区志愿者经常看望老人家,陪她唠家常,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老人感受到到了儿女的亲情,使老人们孤独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同时,建立“四解”平台,通过社区志愿者确保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即 在政策上“解惑”。采取政策大宣讲、走街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涉及百姓的政策法规,确保家喻户晓;在生活上“解难”,建立政府救助、社会援助、邻里互助“三位一体”的援助中心,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生活服务网络。

几年来,社区志愿者帮助百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80多户困难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在思想上“解惑”,开展“进百家门、谈百家人、知百家情、暖百家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上“解闷”,通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定期召开社区协调会、听证会和议事会等,广泛征集社区居民、单位对社区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营造了“有事大家议、有难共同帮”的氛围。
社区自成立以来,曾荣获省级“邻里守望”先进集体、市级学雷锋服务队等荣誉称号。